朱棣篡位成功后,几次征伐北元,营建北京城,使得待在南京的时候不算多,大胖监国很辛苦,却时常遭到朱棣的猜忌,这当中朱高煦功不可没。
朱瞻圻这一状告的恰是时候,朱棣或许将满脑子的猜忌分给了老二一些,说不准大胖稳住了太子之位朱瞻圻是首功,但子告父这事儿,在以孝治天下,特备注重‘君臣,父子’的皇权时期,可是重罪。
可见朱瞻圻恨父亲到什么程度,贾川不知道这个人是做事狠绝,哪怕自己万劫不复,也要拉着父亲一起,还是脑袋缺根弦。
当朱棣为了皇家颜面选择了息事宁人,努力撮合父子二人和好的时候,朱高煦和朱瞻圻表现的都很听话。
自此之后朱高煦像是好父亲了,朱瞻圻以为父亲对他改观,或许也曾暗自庆幸自己走对一步棋。
这必须要好好夸一下这父子二人的脑回路,确实清奇。
等到了迁都之时,朱高煦去不了北京,便将朱瞻圻安排在了京城,主要是为了收集消息,朱瞻圻也算是尽职尽责。
这父子俩像是都不记得当年发生过什么一样。
永乐二十二年,朱棣第五次亲征漠北返回途中驾崩于榆木川。随军大学士杨荣秘密潜回京师将消息告知了大胖朱高炽,为保证自己能顺利承接皇位,大胖展开了一系列操作。令皇太孙也就是朱瞻基赶往开平接管大军;驸马都尉沐昕出掌南京后军都督府;命太监王贵赶赴南京协助守卫(监军)……
虽然当时朱瞻圻一直都不知道爷爷已驾崩,但是京师里的异动还是被他打探得一清二楚并报告给朱高煦,多的时候一晚上能发出六七份密报……
为何张政知道的这般清楚?贾川没有细想。
虽说黄花菜都凉了的时候,朱高煦进京奔丧,大胖自然少不得敲打一番,或许那个时候兄弟俩说的话比较直白,别的人家出了事,都是父亲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儿子,哪知朱高煦眼见自己当时占了下风,为了保全自己,不但主动拿出朱瞻圻通风报信的信件出卖了自己的儿子,甚至在对质时表示要大义灭亲。
贾川先试着算了算大胖当时的心里阴影面积,至少阴了一半,换谁都想不到会这样。
贾川又试着算了算朱瞻圻当时的心里阴影面积,应该是全面的阴了。
大胖这个做大爷的自然不好在刚继位的时候,便杀了自己的侄子,尤其是他知道这件事的罪魁祸首是谁,怎能只让侄子背锅?只说:“稚子不足诛。”
亲爹坚持要将朱瞻圻废为庶人,且要去凤阳守皇陵,大胖同意了,却未直接下旨意。
贾川像上历史课一样,认真听完,可仔细一想,这就是去年的事。
(本章完)
第79章 陈年旧事(4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